全球糧食系統未起作用
超過7億人糧食不安全,2.65億人處于饑餓邊緣,20億人遭受各種形式的營養不良,30億人負擔不起健康飲食。即使在發達國家,食品銀行也不堪重負。
2020年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難忘的一年,對許多人來說也是悲慘的一年。盡管對于疫情后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我們只能猜測,但解決日益嚴重的饑餓和營養不良問題,一定是全球復蘇的核心。
在新冠疫情暴發前,許多人就已陷入困境。盡管極端貧困正在減少,但仍然困擾著大約7億人,世界近一半人口每天的生活費不到5.5美元,因此幾乎無法維持生計。與此同時,全球財富集中度繼續呈指數級增長,2020年美國億萬富翁總財富增加了超過1萬億美元。
此外,自2015年以來,全球饑餓和營養不良一直在增加—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在這一年確立了到2030年“零饑餓”的目標。而實際上,如今超過7億人糧食不安全,2.65億人處于饑餓邊緣,20億人遭受各種形式的營養不良(包括營養不足、維生素和微量營養素缺乏和肥胖),30億人負擔不起健康飲食。
新冠疫情加劇了極端貧困,造成大規模失業,使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更加遙不可及,也突顯出全球化工業糧食系統的脆弱性。各國關閉了食品商店,封閉邊境讓農民工無法工作,整個全球食物鏈分崩離析。這嚴重影響了許多家庭獲得食物的機會,對兒童、孕婦和病人等營養弱勢群體產生了重大影響。即使在發達國家,食品銀行也不堪重負。
新冠疫情暴露出我們的食品系統和環境管理的總體問題,以及為什么不能老方一帖。目前,眾所周知人類對生態系統的侵占是導致疫情和相關危機的主要原因。
2021年,關于生物多樣性、荒漠化和氣候變化的全球會議,以及今年秋季的聯合國糧食系統峰會,為世界提供了若干改變方向的機會。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會議—尤其是糧食峰會—是否會支持新的變革政策,還是會確認現有承諾—使用無人機、數字工具和大數據的大規?!熬珳兽r業”。
精準農業如果繼續下去,將增加單一作物生產,讓全球農業的寡頭壟斷控制持續存在。什么都不會改變,數百萬小農仍將被邊緣化。除非數字農業技術得到共享,接受監管和監測,否則世界將無法消除饑餓和營養不良,而過去的經驗表明,數字農業技術無法實現共享、監管和監測。
因此,最大的問題是,世界是否準備好在全球團結、合作、同情和慷慨的基礎上采取根本性變革,以應對系統性挑戰。糧食系統轉型,將要求領導人打破既定秩序,將弱勢者置于強勢者之上,增強韌性,建立透明的價值鏈,以及為每個人提供負擔得起的健康飲食。
必須將加強本地糧食系統作為重點工作,這些系統在疫情期間表現出色,與全球化的工業單作文化相比具有多項優勢。建立某種程度的自給自足,將使本地社區能夠更好地應對緊急情況。此外,本地農業也具有后勤意義,可以刺激本地經濟,減輕失業,生產季節性改善人們飲食的產品,還能減少對環境的危害。
新冠危機使城市孤立,養活市民的壓力巨大。事實證明,復雜的全球價值鏈非常脆弱,許多市場在疫情期間根本無法運作。新冠疫情對美國和歐洲的工業肉聯廠和農場工人社區也產生了災難性影響。在那里,大量無證移民得不到保護,飽受剝削。為了結束這種冷酷無情,我們必須為所有食品系統工人制定適當的法規,包括在食品配送和零工經濟方面。
雖然全球問題需要全球解決方案,但實現它們需要自下而上的方法。我們現有的機構可能需要改革,以聽到和聽取多種聲音、多種選擇和相關爭論。公民社會需要透過政府,要求私營部門尊重和保護每個人的食物權,作為負責任地開展業務的條件。
希拉爾·埃爾弗是聯合國糧食權利特別調查員,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研究教授(Research Professor)。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授權。
版權聲明
本刊及官網(南風窗在線)刊登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南風窗雜志社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垂詢電話020-61036188轉8088,文小姐。